写重返哥廷根感受,重返哥廷根读后感600字

由:admin 发布于:2024-06-18 分类:感悟评价 阅读:45 评论:0

《重返哥廷根》简介及背景

1、这部作品源于1945年二战结束后不久,季先生怀着满心感慨离开德国哥廷根,那一年,他的旅程匆匆而行,仿佛一场短暂的春梦,十年时光转瞬即逝。直到1980年,35年后的一个重要时刻,季羡林作为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的成员,再次踏上了这片熟悉的土地,带着对恩师瓦尔德施米特教授的深深怀念。

2、《重返哥廷根》是季羡林先生的名作,1980年11月在西德开始,1987年10月在北京写完。背景,1945年10月,2战终结不久,即匆匆束装上道,经瑞士东归。“宛如一场春梦,十年就飞过去了”。离开哥廷根35年后的1980年,季羡林率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访哥市,再谒83岁高龄的瓦尔德施米特恩师,相见如梦。

3、《重返哥廷根》是季羡林先生的名作,1980年11月在西德开始,1987年10月在北京写完。背景,1945年10月,二战终结不久,即匆匆束装上道,经瑞士东归,“宛如一场春梦,十年就飞过去了”。离开哥廷根35年后的1980年,季羡林率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访哥市,再谒83岁高龄的瓦尔德施米特恩师,相见如梦。

4、人们对美的追求似乎是人类固有的天性,花作为美的象征,在世界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德国,尤其以其对花的热爱而闻名。在我早年留学德国时,我深感德国人对花的真挚情感是令人惊讶的。他们不仅将花养在室内,而是种植在临街的窗户外面,让花朵朝外绽放,仅能看到花的背面。

5、经过三十五年的漫长岁月,我再次踏上了这个遥远的异国小城哥廷根,坐于从汉堡驶来的火车上,我难以置信这并非梦境。记忆中的画面纷至沓来,尊敬的老师、慈祥的房东、活泼的伊尔穆嘉德,还有那熟悉的街道、小山、咖啡馆和冬日的小花,一切仿佛就在昨日重现。

6、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相关阅读

评论

精彩评论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