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阐述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态度和行为的关系的影响因素
情绪与行为的关系理论
1、情绪是我们最不可思议的天赋,你的情绪能很快地让你知道你在想什么。
2、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是指其情绪情感活动产生变态与失常现象,在行为表现上与一般同年龄儿童所应有的行为有明显的偏离。 分类 情绪与行为障碍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
3、了解环境中刺激事件的意义,产生情绪反应,之后人们还需要通过大脑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情绪行为。
4、普通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 *** 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态度和行为之间间隔时间短,态度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行为吗?
这个过程是指这样一回事,一些事件激活了态度,而态度一旦被激活,就会影响我们对态度所指向的客体的感知。
态度会影响行为。特别是当外在因素对我们的行为影响很小时,当针对行为的态度比较具体时,而且,当我们的态度强大有力时,态度会影响我们的行为。
越笼统的态度,越不能指导行为,但越特定的态度,越能准确的预测行为。比如说: 问大家对于环保是什么态度,并不能准确地知道大家会不会乱扔垃。 但如果有针对性地了解大家对乱扔垃圾的态度,相对能更准确的知道大家之后会不会乱扔垃圾。
但当时间非常紧张,比如要赶飞机,要很快离开某个城市时,消费者实际选择的产品与他对该产品的态度就不一定有太多的内在联系。时滞问题:一般来说,态度的测量和所要预测的行为之间间隔越长,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越弱。
在一开始的“新品上市”和“员工改造”的案例里,管理者之所以采取了错误的做法,是因为他们坚信“态度决定行为”,而他们坚信“态度决定行为”,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行为是态度的外部表现。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个人对特定行为及其结果的态度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行为态度(Attitude toward behavior):个人对于某个特定行为本身的评价,包括行为的好坏、有意义与否等。行为态度反映了个人对特定行为的情感态度和信念。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行为和态度
社会心理学家艾伦·威克 得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人们表现出的态度很难预测他们的各种行为。因为两者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因素和其他因素。
第6章 从众 从众是指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和信念的改变。不仅仅是与他人一样的行动,而是指个人受他人行动的影响。从中表现为两种行为顺从和接纳,靠外在力量而表现出的从众行为叫做顺从,真诚的内在的传统行为叫做接纳。
一)态度对行为的预测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态度和行为互相支持。态度,通常被认为是对一些事物或人的情感,经常不能很好地预测行为。并且,改变人们的态度很显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行为。
令人惊奇的发现,态度并不能很好的预测行为,改变人们的态度很显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行为。我们态度上知道怎么做,却按照相反的方向行动。这些发现让社会心理学家急于去寻找我们经常言行不一的原因。